乙型肝炎流行造成的疾病负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乙型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与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为了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发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新发感染的作用,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制定了《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
近日,肝胆相照平台特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崔富强教授分享《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制定过程中的要点问题,并将精华部分整理成文,供临床医生参考。
QUESTION
肝胆相照平台:能否简述《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的出台背景?在制定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哪些数据和研究结果?
崔富强教授:《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的出台,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现实需求与科学依据。这一建议的提出,旨在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宏伟目标,并特别聚焦于成人乙肝疫苗接种这一关键环节。
首先,从全球公共卫生视角来看,乙肝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目标,新发感染率下降90%及死亡率下降65%,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预防策略。乙肝疫苗作为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最安全的预防手段,自然成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的核心工具。然而,仅依靠儿童时期的接种还不足以全面遏制乙肝的传播,成人接种的空白亟需填补。
其次,中国特定的国情更是促使《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出台的重要推动力。我国乙肝病毒发病率相对较高,成人群体中的感染率尤为显著。由于成人社交活动频繁、生活习惯多样,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更为复杂,感染后的不良后果也更为严重。因此,对成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不仅是降低新发感染率、实现全球目标的关键一环,更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减轻社会医疗负担的迫切需要。
在制定《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的过程中,广泛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数据。一方面,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例如,美国ACIP发布的成人接种指南,基于大量实证研究,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提供了科学指导。
另一方面,我国疾控中心等科研机构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收集并分析了我国成人乙肝流行状况、疫苗接种效果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数据,为建议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国内证据支持。此外,众多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也积极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经验,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对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论证,为建议的完善与出台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意见与建议。
总之,《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的出台,是基于全球公共卫生目标、中国特定国情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数据而制定的科学决策。这一建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为降低乙肝发病率、保障人民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QUESTION
肝胆相照:能否简要概述《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核心建议?
崔富强教授:《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接种人群的扩大:建议将18至59岁作为普及接种年龄段,同时指出60岁以上存在高危风险的人群也可考虑接种,体现了接种策略的广泛覆盖性。
接种前筛查的灵活性:经过充分文献参考,确认乙肝疫苗安全性极高,即便不进行筛查直接接种也安全无虞。同时,也认可了基于检测结果指导接种的合理性,为接种者提供了灵活的选择空间。
特殊人群的接种指引:针对器官移植受者等特殊群体,提出了科学的接种建议,确保了这些高风险人群在特殊医疗需求下的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
补种与加强接种的明确建议:该建议详细阐述了何时需要进行补种或加强接种的具体情形,为接种者提供了清晰的接种规划指导,确保了乙肝疫苗接种的长期效果和人群免疫力的持续维护。
QUESTION
肝胆相照平台:在推广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崔富强教授:在推广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成人接种积极性不足,公众对感染风险认识不足,以及疫苗可及性和接种便利性不佳。
为克服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通过科学倡议,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乙肝感染风险的认识;其次,增加疫苗的可获得性,使更多接种点提供成人乙肝疫苗服务,方便公众接种;最后,加强社区健康科普教育,引导公众形成主动寻求健康行为的习惯,从而提升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积极性。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克服当前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率和有效性。
拓展阅读: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建议
建议1:所有18~59岁无乙肝疫苗接种史和HBV感染史者应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为0,1,6月接种3针,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建议2:有感染HBV高风险因素的≥60岁成人应接种乙肝疫苗。
建议3:无感染HBV高风险因素的≥60岁成人可接种乙肝疫苗。
建议4:成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前可不筛查HBV相关指标。对已知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者,无需再接种。对乙肝疫苗接种史和HBV感染史不详者,可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前采血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同时接种首剂疫苗,如HBsAg或抗-HBs阳性者,可不再接种第2和第3剂乙肝疫苗;如果检测结果均阴性,按计划完成第2和第3剂接种。
建议5:一般人群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可不检测抗-HBs。但对高危人群,应在接种最后1剂后1~2月检测抗-HBs,如抗-HBs<10 mIU/ml,应再接种3剂20μg乙肝疫苗,或1剂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并于完成第2次接种程序后1~2月检测血清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剂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建议6:一般成人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无需加强免疫。但对于持续暴露高危因素(如血液透析)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应每年检测抗-HBs,如抗-HBs降至10 mIU/ml以下,可加强免疫。
建议7: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最好用同品种疫苗,如首剂接种的乙肝疫苗种类不详或同品种疫苗短缺,则第2或第3剂可用其他疫苗。
建议8:对于未按程序完成全程免疫者,应尽快补齐未接种剂次,无需重新开始接种。第2剂与首剂接种至少间隔4周,第3剂与第2剂至少间隔8周,与首剂至少间隔16周。
建议9: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HB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的肿瘤患者、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病患者、HIV感染者、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并增加接种次数或剂量,注射剂次分别为0,1,2,6月,每剂20μg。
建议10:意外暴露HBV者如接种过乙肝疫苗并有应答者(抗-HBs>10 mIU/ml),可不再接种HBIG或乙肝疫苗。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 mIU/ml,或疫苗接种史不详者,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剂20μg乙肝疫苗,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剂和第3剂20μg乙肝疫苗。
建议11:对计划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手术者等,建议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由临床专业人员确定是否接种乙肝疫苗。
建议12: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可在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成人疫苗接种单位,或设立成人接种门诊的儿童预防接种单位就近接种;成人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可就近选择有检测能力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测指标建议为HBsA、g抗-HBs和抗-HBc三项;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可咨询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保健单位的医生:或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可根据检测结果并参考本建议做出推荐建议或健康指引。
扫码查看完整版专家建议
专家简介
崔富强 教授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聘教授/研究员,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 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战略信息高级顾问 ♢ 世界卫生组织免疫战略咨询委员会(SAGE)甲肝疫苗工作组成员 ♢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专家委员会委员 ♢ 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 ♢ 国家卫健委人才中心高级别人才评价项目专家 ♢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 ♢ 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肝炎防控分会主任委员 ♢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比尔盖茨基金会《中国疫苗学培训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 Journalof MedicalVirology副主编(2021-)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执行总编辑 ♢ 《中国病毒病杂志》副总编辑 ♢ 原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高级技术官员 ♢ 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
整理 | 肝胆相照平台
审校 | 崔富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