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汇萃

Project Collection

项目汇萃

项目汇萃

重肝首页  >  项目汇萃  >  盛况空前!2024慢性及疑难重症肝病诊治学术会议(苏州站)顺利举办

          盛况空前!2024慢性及疑难重症肝病诊治学术会议(苏州站)顺利举办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之际,一场汇聚肝病诊疗领域精英的盛会——“2024慢性及疑难重症肝病诊治学术会议”于2024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主办,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协办,采用线下+线上的模式,紧密围绕肝病诊疗技术的革新与前沿探索、全病程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两大核心议题展开。


全国与会专家、学者及医疗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肝病诊疗领域的最新理念、前沿技术、核心知识以及标准化诊疗流程,力求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推动肝病诊疗事业迈向新高度。


开幕式

会议伊始,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周海洋秘书担任主持,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煜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卫峰教授依次上台致辞。


△周海洋秘书长△


陈煜教授致辞表示,苏州这座城市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与医学精神相得益彰,既要传承经典,又要不断创新,为大会增添了独特色彩。本次会议以“深入推广肝病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规范”为主题,共同探讨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疑难及重症肝病领域的最新进展,旨在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肝病防治事业的发展。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期待所有参会者在苏州收获满满。



赵卫峰教授致辞表示,很荣幸本次会议能在美丽的苏州举办。十月,正值苏州收获的季节,各位专家不仅能借此机会加强学术交流,分享各自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创新理念以及最新项目,共同提升临床经验,还能在会议之余深入体验苏州的独特魅力。苏州,这座拥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迷人的自然风光以及令人垂涎的美食。衷心希望每位专家都能在苏州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学术交流

热情洋溢的开幕式后,一场内容丰富、专业精湛的学术交流盛宴悄然拉开帷幕。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军教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守松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黄祖雄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潘红英教授赵卫峰教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朱传武教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徐天敏教授分别担任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茅益民教授分享“ICIs肝毒性的管理:指南和实践中的困惑”。茅教授表示,1mg/kg的甲基泼尼松龙等效剂量足以治疗大多数高度ICI肝炎患者,若患者治疗7天后ALT下降未达到30%,则定义为难治性/激素无应答性肝炎,此时应开始使用霉酚酸治疗。ICI诱导的胆管炎可能难以通过激素治疗缓解,此时可考虑使用熊去氧胆酸作为辅助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马雄教授分享“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临床处理”专题报告,指出肝硬化是各类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常伴有较高的死亡风险。马教授强调,有效的病因抑制可以逆转AIH肝硬化,促进失代偿期患者临床并发症消退、肝功能改善;AIH肝硬化代偿期及部分失代偿期患者仍能从病因抑制治疗获益,但最佳的肝硬化治疗方案和治疗人群有待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探索。



赵卫峰教授作“肝癌诊断关口前移:从典型富血供肝癌到乏血供的early HCC”专题报告。赵教授指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任重道远,目前的临床痛点是肝癌诊断标准局限和肝癌肿瘤体积倍增时间短。在肝癌多步骤形成过程中,OATP表达减少早于肿瘤新动脉形成,因此EOB-MRI肝胆期有助于早期检出癌变病灶。



南京市第二医院杨永峰教授在专题报告中分享“遗传性肝病基因诊断策略”,强调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认识。杨教授指出,基因分析不应仅依赖第三方机构,而需要临床与检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此外,杨教授还预测全基因组测序(WGS)将逐渐取代全外显子测序(WES),并强调在进行基因诊断时,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颜学兵教授深入分享“HBV-FC药物管线最新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了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和非直接抗病毒药物(IAA)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在无法彻底清除或消灭HBV的情况下,一种姑且策略是采用DAA来尽量减少带有cccDNA的肝细胞数量。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婕教授作“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无创评估进展”专题报告。李教授指出,NAFLD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负担,全球的总体流行率为29.8%,纤维化逆转可减少NAFLD肝脏相关事件的发生。随后详细介绍了MAFLD肝纤维化无创评估的方法,包括血清学标志物、影像学评估、瞬时弹性成像等。



江苏省人民医院朱传龙教授就“慢乙肝临床治愈的可及性”进行深入探讨,指出随着乙肝临床治愈循证证据等级的提升以及指南与共识关注度的增强,对于NAs经治和HBsAg低水平初治人群的临床治愈研究已变得丰富且夯实,同时,其他人群的探索研究热度也在不断提升。当前,PEG IFNα通过病毒抑制和提高机体免疫的双重作用,仍是现阶段实现HBV治愈策略的基石。



周海洋秘书长分享“肝胆病全病程管理模式中的资源管理及患者服务”的专题报告。周秘书长强调了全病程管理的目的和必要性,详细介绍了全景式移动健康宣教服务平台(CHEP+平台),旨在构建医院多层次智能健康宣教系统,打造医院/科室专属健康教育知识库,实现健康宣教工作标准化、多样化、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



*关注“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公众号,即可获取相关申请表。



 全景式移动健康宣教服务平台捐赠仪式



在紧凑而充实的学术交流间隙,全景式移动健康宣教服务平台捐赠仪式隆重举行。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陈煜教授与周海洋秘书长荣耀登台,共同完成捐赠平台的交接仪式,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颁发捐赠证书。





衷心感谢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长期以来在公共卫生教育领域的无私奉献。此次捐赠,无疑将极大提升健康宣教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张彬教授分享“肝硬化腹水管理新进展与白蛋白治疗获益”学术报告。张教授认为,腹水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相关防治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和热点。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使用白蛋白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并减少LVP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住院率及缩短住院时长,在临床成本上显著获益。




在讨论环节,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邱源旺教授、苏州市立医院周春晓教授颜学兵教授朱传龙教授,围绕肝脏疾病诊疗领域的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别就“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应用效果”、“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过程中如何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尤其是针对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对于肝硬化腹水病人治疗后理想的白蛋白水平”、“肝硬化腹水合并白蛋白血症的患者的人血白蛋白补充量评估”各抒己见,贡献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潘修成教授作“肝硬化的治疗前移及血氨管理”专题报告表示,针对贯穿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进程的“过程管理”已成为肝硬化治疗研究的新方向,基于血氨管理控制慢性肝病的发展进程成为新的关注热点。门冬氨酸鸟氨酸是增强氨代谢的代表药物,其用于慢性肝病可以有效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和纤维化程度,疗效确切,应尽早用药以改善患者预后。



陈煜教授进行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科研课题汇报,详细介绍了一项评价肝爽颗粒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并诚邀各界同仁积极参与2025年4月25日至27日在中国雄安隆重举行的第13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随后,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陈煜教授周海洋秘书长一同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池州市人民医院颁发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立项证书。


大会总结





陈煜教授作大会总结时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实用,紧贴临床实际,聚焦前沿议题,特别是针对自免肝治疗、激素应用以及肿瘤靶免治疗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为临床医生带来极大的收获。大会线下参会专家近四百名,线上点击量近九千


赵卫峰教授作总结时强调,本次会议内容既务实又紧密围绕临床实际需求,

为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助益。随后感谢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提供极







2024年慢性及疑难重症肝病诊治学术会议(苏州站)至此圆满落幕!更多征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