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汇萃

Project Collection

项目汇萃

项目汇萃

重肝首页  >  项目汇萃  >  完美落幕 | 北方慢性肝病暨自身免疫性肝病学术研讨会暨肝病合并代谢性疾病论坛

2025年6月21日至22日,由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协办“北方慢性肝病暨自身免疫性肝病学术研讨会暨肝病合并代谢性疾病论坛”在北京商务会馆二层百合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自身免疫肝病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病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策略展开深入探讨,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线下学员表示受益匪浅,线上也有近2.3万人次参会者。


开幕式

聚焦前沿,共话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224_440.jpg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徐斌教授致欢迎辞。她指出,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肝病合并代谢性疾病的诊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229_602.jpg

大会主席、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周海洋主任致辞,表示本次会议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协作,推动肝病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236_373.jpg

北京佑安医院前院长向海平教授在致辞中强调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性,并高度肯定本次会议在促进肝病学科发展和提升临床诊疗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


6月21日

多维度探索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关键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242_595.jpg

闫惠平教授首先深入探讨“病原感染与自身免疫肝病的复杂关系”。通过阐述病原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潜在影响,强调免疫与感染的相互作用如何塑造肝脏的免疫环境,为治疗策略的个体化提供科学依据。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249_027.jpg

刘燕敏教授则系统地介绍“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诊治进展”,对药物性肝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深刻剖析,并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尤其在治疗过程中如何权衡药物副作用与治疗效果,给临床工作者提供全新的思路。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255_035.jpg

在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领域,徐斌教授分享最新的诊疗进展,提出了以多学科协作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模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别强调跨专业协作在此类疾病中的作用,使与会者对IgG4-SC的规范化治疗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02_186.jpg

段维佳教授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诊疗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梳理。她通过最新的临床数据与科研成果,深入探讨PBC的免疫病理机制、早期诊断方法及新的治疗策略,为与会者提供最新的学术视野。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07_050.jpg

王欣欣教授则通过分析生动的临床病例,如脂肪肝伴自身抗体、肝结节病等,深入阐述了“自身抗体阳性≠自身免疫肝病”的临床难题,并详细解释肝活检在复杂临床诊断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肝活检在肝病早期精准诊断中的不可替代性,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11_849.jpg

下午的会议由北京佑安医院前副院长孙桂珍教授致辞,随后围绕自身免疫肝病的实验室诊断与研究展开深刻讨论。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19_163.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24_266.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29_505.jpg

上海长征医院仲人前教授等专家探讨“自身抗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为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在线上分享“自身免疫专业科学研究及专业进展”,韩英教授分享“PBC疾病进展的分级评价”进行深入交流,并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35_249.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40_489.jpg

此外,会议还设置了“自身免疫专业科学研究及专业发展”专题,张海萍教授等专家围绕自身免疫肝病的实验室诊断议题、严艳教授围绕细胞因子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议题展开讨论,为学科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6月22日

聚焦难治性疾病与多学科诊疗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45_928.jpg

会议的第二天由胡中杰教授开场致辞,他在讲话中指出,随着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等疾病的治疗策略正在不断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51_329.jpg

马雄教授通过线上分享“难治性AIH诊治进展”,并提出新的治疗策略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该疾病中的必要性,带给临床医生最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358_028.jpg

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栗光明教授为大家带来“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移植进展”的专题报告。他不仅从适应症选择到术后管理进行系统性分析,还结合最新的临床数据探讨肝移植在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403_489.jpg

北京地坛医院邢卉春教授展示“肝病微生态研究进展”,详细解析肠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微生态学在肝病的预防与治疗中的潜力。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408_579.jpg

陈煜教授提出关于急性-慢性肝衰竭(ACLF)的精准管理与评估体系,通过分类、分期、分级与分型的科学方法,进一步为ACLF的规范化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414_593.jpg

丁惠国教授的研究题目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缓与急?” 他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深入探讨这一临床难题的诊治策略,提出新的治疗框架,推动了临床诊疗理论的进步。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419_683.jpg

宋文艳教授则聚焦于“影像学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深入分析影像学技术在疾病早期发现、监测及治疗评估中的重要性,为影像学在肝病中的应用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425_018.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432_245.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13437_988.jpg

黄春洋教授分享关于“难治性PBC诊治”的最新临床经验,魏琳琳教授则围绕“PBC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展开讨论,高文教授通过详细解析“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现状及诊疗进展”,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权威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临床实践的科学性与规范化。


闭幕式上,闫惠平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全面总结。她指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前沿的基础研究进展,又有实用的临床诊疗经验;既有业界大咖分享最新成果,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为广大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


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更新了参会者的知识体系,更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推动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肝病合并代谢性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将造福广大肝病患者。


在热烈的掌声中,“北方慢性肝病暨自身免疫性肝病学术研讨会暨肝病合并代谢性疾病论坛”圆满落幕。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为肝病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