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汇萃

Project Collection

项目汇萃

项目汇萃

重肝首页  >  项目汇萃  >  首场巡讲来袭!2025慢性及疑难重症肝病诊治学术会议(北京站)顺利召开

2025年5月25日,一场汇聚肝病诊疗领域精英的盛会——“2025慢性及疑难重症肝病诊治学术会议(北京站)”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主办,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协办,采用线下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参与。


会上,众多知名专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围绕肝病诊治的新技术、新方法展开激烈讨论。此次会议不仅有力促进学术交流,更为推动慢性及疑难重症肝病诊治水平提升贡献了重要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432_648.jpg


开幕式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煜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周海洋秘书长分别上台致辞。

 

徐小元教授在致辞时表示,当前,肝病防治形势呈现不同态势:丙型肝炎已进入“歼灭战”阶段,乙型肝炎则处于“攻坚战”时期;与此同时,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以及其他疑难性肝病也值得高度关注;而重症肝病更是临床面临的“硬骨头”,其治疗仍需投入巨大精力,且重症患者个体差异显著,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可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需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因此,提高重症肝病的诊断与治疗率、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为各位同仁的日常工作提供参考与帮助。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442_098.jpg

南月敏教授在致辞时指出,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一直积极引领,组织了一系列关于疑难重症肝病、肝癌、脂肪性肝病以及疑难少见肝病的会议和线上交流活动,这些会议以及肝胆相照平台发布的各类栏目,为医师群体和广大患者提供了大量实用的知识与技术指导,有力推动了肝病诊疗领域的发展。南教授本人表示深有感触,也从中受益匪浅。


在肝硬化失代偿、肝衰竭,以及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合并多系统(如神经系统、皮肤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甚至严重感染等情况都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难题。而当严重肝病和多种并发症相互交织时,如何优化救治方案、如何将现有技术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相结合,为患者制定更优治疗方案,使其最大程度受益,成为与会专家们共同关注的热点。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医生间的深入交流与技术推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应用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在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挽救更多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健康事业贡献力量。因此,本次会议意义重大。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446_619.jpg

周海洋秘书长致辞表示,本次会议与去年活动相互衔接,去年围绕慢性及疑难重症肝病主题,在全国举办了 13 场系列学术会议巡讲,每场线下参会人次均达 200 以上,线上参与人数更多。通过持续不断的学术活动,有力促进了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慢性和疑难重症肝病诊治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即将开启的 2025 年下半年全国6场巡讲,将结合肝衰竭指南持续推进,确保系列学术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在设计学术活动时,为使活动更具吸引力,主办方颇费心思,在形式上,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内容上,不仅聚焦学术热点,突出鲜明主题,增加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大家的关注度和积极性,部分场次还设置投屏,实时展示线上医生提问,并邀请专家现场解答,大大增强了互动性。


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或许大家并不陌生,“肝胆相照平台”更是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的常用工具,该平台拥有约 30 人的全职学术团队,所有项目均自主完成,自行督导监管,在行业内获得了较好的外部评价。其活动注重对基层的帮扶,强调临床实用性,同时融入科研前沿设计,由大咖团队严格把关。在此,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的活动,期待与各位同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慢性及疑难重症肝病领域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453_634.jpg


学术交流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459_349.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504_444.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509_612.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515_627.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520_206.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525_709.jpg


徐小元教授分享“肝硬化临床研究进展和待解决的问题”,指出肝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病相关死亡的重要预测指标。随后,徐教授详细介绍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管理策略,涵盖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实用指南、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脓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对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推荐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用指导。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531_652.jpg

南月敏教授作“HCC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的管理共识”专题报告,内容涵盖药物研发及应用进展、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诊断方法、监测措施、病理学特征、管理流程、以及监测与随访等多个方面。此外,南教授还提及该领域尚待研究和解决的临床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538_483.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徐有青教授分享“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其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TLR4在酒精性肝病肠损伤中的作用机制、酒精性肝病“肠漏”现象的异常超微结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徐教授还对酒精性肝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进行介绍,特别强调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主要措施。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543_880.jpg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邓宝成教授分享“特殊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学术报告。AIH临床谱呈现广泛性,在临床、生化、血清学、免疫学及肝组织病理学方面缺乏特异性表现,这增加了疾病辨识难度。邓教授强调,应综合患者详细病史、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病理检查等多维度信息,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与鉴别诊断,从而精准识别特殊类型AIH。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548_773.jpg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作“肝硬化的治疗前移与血氨管理”专题报告。陆教授认为,血氨在肝硬化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干预前移的重要靶点。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显著降低HE患者的血氨水平,是HE二级预防、TIPS术后一级预防的有效药物。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554_093.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孔明教授围绕“肝病营养不良全病程管理新思考”展开深入阐述,详细剖析了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各阶段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并针对性提出各阶段的干预重点。此外,孔明教授还详细介绍了肝病相关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强调实施三级预防策略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600_476.jpg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安纪红教授分享“肝硬化管理新进展”。安教授表示,腹水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高病死率,其防治始终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针对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安教授强调白蛋白应用的临床价值,可为患者带来多重获益。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605_366.jpg


讨论环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宇教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褚建国教授围绕血氨管理与肝性脑病展开讨论,强调血氨水平异常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理的血氨管理对于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意义重大。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611_245.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615_852.jpg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国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王磊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金珍婧教授展开讨论,话题聚焦于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应用效果,包括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后的理想白蛋白水平,以及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长期应用白蛋白时所面临的挑战与难点。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620_934.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626_519.jpg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631_894.jpg


大会总结

陈煜教授作会议总结表示,本次会议内容充实,不仅涵盖指南更新与治疗方法,还通过互动形式激发专家积极讨论,有力推动了学术交流。会上提及,当前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有所扩大,对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无论初治还是经治,抗病毒治疗都更为积极;除病毒性肝病外,非病毒性肝病如脂肪性、酒精性及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受重视程度与诊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肝硬化乃至肝癌阶段,靶免治疗已成为重要治疗手段;而肝硬化并发症治疗是本次会议重点,其中白蛋白补充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急性肾损伤(AKI)及穿刺放腹水后情况方面意义重大,配合营养干预、肝性脑病降血氨治疗等措施,可降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


此次会议线下参会人数约达 200 人,线上直播同样热度高涨,点击量突破 7000 人次,众多行业同仁积极参与其中。会议尾声,陈教授向莅临现场的参会专家、线上踊跃参与讨论和观看直播的专家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636_800.jpg

2025年慢性及疑难重症肝病诊治学术会议(北京站)至此圆满落幕!更多征程,敬请期待!

微信图片_2025-07-23_134432_6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