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年组织国内有关临床、公共卫生和方法学专家,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基础上,更新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与2019年版相比,2022年版指南强调更广泛筛查、更积极抗病毒治疗。在《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的慢性乙肝指南巡讲启动会上,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庄辉院士分享了《乙肝指南更新的核心:简化治疗标准,扩大治疗》精彩报告。肝胆相照平台特将该报告的精华部分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一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的概述
既往的慢性乙肝指南仅对在具有高并发症风险的患者进行治疗。如2018年AASLD[1]和2015年的APASL指南[2]均建议:达到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者:HBV DNA≥20 000 IU/ml;HBeAg阴性者:HBV DNA≥2000 IU/ml)、ALT升高(≥2×ULN)或肝组织学病变重 (无创或肝活检提示肝脏有显著坏死炎症或纤维化) 等CHB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2017年的EASL指南[3]基本也是这样建议,只是病毒载量及ALT升高的标准略有区别。
一项美国研究[4]对实验室数据库中有2次HBV检测结果的54942例CHB患者进行分析,按AASLD、EASL、APASL学会指南,符合治疗标准的CHB患者分别占6.7%、6.2%、5.8%,也就是说,至少有93%的患者不符合该3个指南的治疗标准。这意味着,如果依据该三个指南的治疗标准,不可能达到WHO提出的到2030年CHB治疗率达到80%的目标。
因此,世界范围内陆续推出了一些扩大治疗标准的指南。2023年,美国专家小组提出:
(1) HBV DNA>2000 IU/ml且年龄>30岁;
(2) HBV DNA>2000 IU/ml,年龄<30岁但ALT>ULN的两类患者都需要治疗。
按照此标准,分析美国实验室数据库中有2次HBV DNA检测结果的54942例CHB患者,仅23.2%患者符合治疗标准。2024年3月29日,WHO发布了新的指南[5],进一步扩大了慢性乙肝的治疗人群(图1)。
图1. WHO 2024版慢性乙型肝炎指南推荐的治疗标准
符合2015年WHO指南治疗标准的患者为8%~15%,而符合2024年WHO指南治疗标准的患者大于为50%。根据2020年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6],我国共有慢性HBV感染者7500万例。
其中超过30岁符合治疗标准的HBV感染者6900万 (占92%);在小于30岁的HBV感染者600万 (占8%)中,符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7]治疗标准的有150万例。也就是说,按照该指南的治疗标准,共有94%的患者符合治疗标准。<30岁真正免疫耐受期和真正非活动期患者不治疗,约 450="">
图2. 中国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指南推荐的治疗标准
二
简化治疗标准的依据
1. 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2016年,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全球卫生部门关于病毒性肝炎策略(2016-2021)》决议,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具体为到2030年,新发感染减少90%,死亡减少65%,诊断率达到90%,治疗率达到80%[8]。
到2021年为止,全球2.96亿HBV感染者中仅10%诊断,2%治疗,远低于WHO提出的90%诊断、80%治疗的目标,因此,需要进一步降低治疗标准,扩大治疗。
2. 多项临床研究证明:现行指南对CHB治疗标准过严,不符合消除乙肝的目标
2019年,韩国对3624例未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多中心队列研究,中位随访4.6年发现HCC死亡的患者中,不符合指南治疗标准者占33.5%~64%[9],其实这些患者是需要治疗的。
一项欧洲研究[10]对10个中心2951例接受恩替卡韦(ETV)或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基线无HCC的CHB成年白人患者队列进行随访,并对前5年未发生HCC的1205例CHB患者继续随访5~10年(中位数6.8年),发现前5年HCC发病率(5.2%, 101/1951) 显著高于后5年(1.4%,17/1205),提示这些CHB患者应更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3. 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是减少肝硬化、肝脏失代偿、HCC和死亡,不仅仅是为了降低病毒学指标,这是治疗理念上的重要改变
➢ 年龄>30岁是HCC危险因素之一。中国台湾省和大陆地区均报告,30岁以上人群HCC、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年龄>30岁的CHB患者,即使患者ALT正常、HBV DNA水平不高,也需要治疗。肝硬化或HCC家族史也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3年中国台湾省随访18年的研究表明,有肝硬化或HCC家族史的HBsAg阳性患者,HCC累计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者。2011年意大利研究也显示,HBsAg和(或)HCV抗体均为阳性且有HCC家族史者,其HCC风险高于无家族史患者。
美国一项大型队列研究对8539例慢性乙肝患者随访12年,317例发生HCC,有家族史患者发生HCC的调整的OR较无家族史的高32.9倍(3.76~288),家族史是独立危险因素。
4. 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期有疾病进展风险,不是真正的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期,需要抗病毒治疗
2016年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研究表明[11],免疫耐受期的CHB已经有HBV DNA整合、肝细胞突变、克隆肝细胞扩增、HBV特异性T细胞应答及肝脏损伤,HCC的发生发展已经启动,没说明不是真正的免疫耐受期。
一项纳入8家医院484例连续ALT正常的高病毒血症患者(所谓免疫耐受期)的研究[12]表明,未治疗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发生肝硬化和HCC的风险明显高于治疗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图3)。
图3. 未治疗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发生肝硬化和HCC的风险明显高于治疗的患者
图4. “非活动期”CHB患者有发生HCC和肝病相关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
“非活动期”CHB患者也同样有HBV DNA整合,也存在发生HCC和肝病相关死亡的风险,不是真正的“非活动期”。REVEAL-HBV研究[13]共纳入1932例“非活动期”CHB患者,随访13.1年,结果显示,“非活动期”CHB患者的累积HCC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HBsAg和抗-HCV均阴性),同样,累积肝病相关死亡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5. 从公共卫生理念扩大治疗:减少HBV传播和歧视,提高生活质量
2017年的EASL指南提出,开展暴露性操作、血HBV DNA>200 IU/ml的医务人员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扩大治疗可以:
1) 降低HCC、肝移植和死亡;
2) 减少传染源,减少HBV传播;
3) 减少乙肝歧视,提高生活质量;
4) 与乙肝疫苗免疫结合,可达到WHO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
为了减少HBV传播,WHO 2024年版指南中提出对孕妇在孕中期抗病毒治以预防HBV母婴传播(图5)。
图5. WHO2024年版指南建议抗病毒预防HBV母婴传播
6. 现行抗病毒药安全、有效、服用简便、耐受性好、耐药发生率低、可及性高
肝炎治疗的不平等价格和服务分配问题仍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性挑战。尽管有成本效益比的抗病毒仿制药可用,但许多国家仍难以以较低价格获取这些药物。在WHO的不同地区,药品定价存在明显差异(图6)。
图6. 2023年,各国家报告的每月TDF最低治疗费用
表1 我国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价格
我国的每月TDF的最低治疗价格为1.22美元(图7)。虽然2024年WHO指南推荐的治疗人群为大于50%,随着以后药品价格的降低,WHO推荐的治疗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
7. HIV和HCV全治策略的成功经验为扩大CHB治疗提供了依据
1991年丙肝全治,2013年艾滋病全治。2017年乌兹别克斯坦批准预防传染病计划,提高乙肝和丙肝诊断率。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开展项目试点。所有患者接受HBsAg和抗-HCV快速检测。HBsAg(+)患者检测HIV和肌酐。
HBsAg(+)、HIV(-)、肾功能正常患者用TDF治疗12个月并免费随访。所有HIV阳性患者转至HIV医院治疗。Treat All可以使100%CHB患者接受治疗。
印度于2018年开始实施国家病毒性肝炎控制计划,所有HBV DNA(+)阳性CHB的患者都免费治疗。APASL消除病毒性肝炎的专家工作组提出对人群普遍筛查HBsAg,除HBV DNA检测不到、ALT
三
小结
中国2022版慢性乙肝指南更新的核心就是要扩大治疗,与此同时,也要扩大筛查,提高诊断率;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目前正在制定易感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专家意见。经过扩大对易感成人的乙肝疫苗接种、扩大筛查、扩大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慢性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达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图7)。
图7. 小结
整理 | 肝胆相照平台 审校 | 庄辉院士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