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Powered by Jspxcms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CNSLD>最新进展>正文

文字大小:
干扰素-α在丙肝治疗中的应用

  • 作者:协作组办公室
  • 来源:医脉通
  • 阅读:
  • 日期:2012-09-03
 

  丙肝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肝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1 HCV特点

 

  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1a2b3c)。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ies)

 

  2 HCV基因组结构特点

 

  HCV基因组含有1个开放读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3抗病毒治疗的目的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

 

  干扰素-α(IFN-α)是抗HCV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IFN-α、复合IFN和聚乙二醇(PEG)化干扰素-α(PEGIFN-α)。后者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复合IFN9ug相当于普通IFN-α3mU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

 

  国外最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EGIFN-α2a(180ug)PEGIFN-α2b(1.5u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治疗48周的疗效相似,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可达54-56%;普通IFN-α(3mU)肌内注射,每周3次,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的SVR率稍低,为44-47%;单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治疗48周的SVR率分别仅为25-39%和12-19%。

 

我国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PEGIFN-α2a(180ug)24周单药治疗慢性丙肝的总SVR率为41.5%,其中基因1型患者为35.4%,非1型患者为66.7%。因此,如无利巴韦林的禁忌证,均应采用联合疗法。

 

  5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确定

 

  慢性丙肝患者治疗前应进行HCVRNA基因分型(1型和非1)和血中HCVRNA定量,以决定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和利巴韦林的剂量。

 

  5.1HCVRNA基因为1型,或()HCVRNA定量≥2×10^6拷贝/毫升者治疗方案可选用以下治疗方案之一。

 

  5.1.1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IFN-α2a180u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000mgd,至12周时检测HCVRNA。①如HCVRNA下降幅度<2个对数级,则考虑停药;②如HCVRNA定性检测为阴转,或低于定量法的最低检测限,继续治疗至48周;③如HCVRNA未转阴,但下降≥2个对数级,则继续治疗到24周。如24周时HCVRNA转阴,可继续治疗到48周;如果24周时仍未转阴,则停药观察。

 

  5.1.2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α3-5mu,隔日1次,肌内或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000mgd,建议治疗48周。

 

  5.1.3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α、复合IFNPEGIFN,方法同上。

 

  5.2HCVRNA基因为非l型,或()HCVRNA定量<2×10^6拷贝/毫升者治疗方案可选用以下治疗方案之一。

 

  5.2.1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IFN-α2a180u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800m/d,治疗24周。

 

  5.2.2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α3mU,每周3次,肌内或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800-1000mgd,治疗2448周。

 

  5.2.3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α或PEGIFN-α。

 

  5.3对于治疗后复发或无应答患者的治疗

 

  对于初次单用IFN-α治疗后复发的患者,采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再次治疗,可获得较高SVR(47-60);对于初次单用IFN-α无应答的患者,采用普通IFN-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再次治疗,其SVR率较低(分别为12-15%和34%~40)。对于初次应用普通IFN-α和利巴韦林联合疗法无应答或复发的患者,可试用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

 

  6慢性丙肝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6.1急性丙肝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急性丙肝不及时治疗,50%~80%会发展为慢性丙肝,干扰素-α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丙肝的慢性化率,因此,急性丙肝如果HCVRNA阳性,就需要抗病毒治疗。

 

  急性丙肝的抗病毒治疗一般单用普通干扰素-α或聚乙二醇(PEG)化干n素-α即可。疗程为24周。

 

  6.2哪些慢性丙肝患者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有使用干扰素禁忌证的慢性丙肝患者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使用干扰素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为:有精神病或严重抑郁史、妊娠、未控制的癫痫。相对禁忌证为:有抑郁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视网膜病、银屑病、有症状的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或其他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在以下情况应用干扰素治疗还应特别注意: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1500mm3)、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85000mm3)、器官移植(肝移植除外)、存在抗甲状腺的自身抗体、老年患者。使用利巴韦林的绝对禁忌证为:肾衰竭、妊娠或没有可靠的避孕措施、严重心脏疾病。相对禁忌证为:未控制的高血压、存在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贫血。联合治疗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上禁忌证。如果仅有使用利巴韦林禁忌证的患者,可单用干扰素治疗。

 

  6.3为什么应用干扰素治疗丙肝时常联合使用利巴韦林

 

  单一干扰素治疗是过去治疗丙肝的方法。自从发现了利巴韦林的效用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就成为国际上标准的治疗方法。

 

  利巴韦林的作用是能够阻止病毒复制,并且可以增强干扰素的有效性。而利巴韦林单独使用并不能有效对抗丙肝,只有联合使用干扰素治疗丙肝时才能提高丙肝病毒(HCVRNA)的阴转率,减少复发率。

 

  6.4利巴韦林常见的不良反应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用于多种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等。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①大剂量长期使用本药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应避免盲目、超量用药。使用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血常规;

 

  ②动物实验表明,利巴韦林可致畸,故孕妇,尤其是妇女妊娠早期禁用;

 

  ③因个体差异,本药可引起低血压、视力模糊、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老年人要慎用;

 

  ④其他不良反应:利巴韦林还可引起恶心、皮肤干燥、瘙痒、咳嗽和高尿酸血症等,部分患者可有恶心、食欲不振、胃部不适。利巴韦林虽有可能发生多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只要临床医生对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有所了解,并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给予充分的重视,在长期用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及检查结果,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把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

 

  6.5慢性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慢性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时间较长,需定期随访监测,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6.5.1治疗前:应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血糖及尿常规。

 

  6.5.2血常规检查:开始治疗后的第1个月应每周检查血常规,以后每月复查,6个月后如果血常规基本正常,可以每1-2个月复查。

 

  6.5.3肝功能检查:治疗期间每月检查肝功能。

 

  6.5.4HCVRNA的定量检测:治疗期间应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后的第4周、第12周及第24周进行HCVRNA的定量检测,并根据其结果调整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剂量及疗程,第24周后每3个月测定丙肝病毒定量。

 

  6.5.5不良反应的监测: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治疗结束后每36个月检测甲状腺功能,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则应每月检查甲状腺功能。对于老年患者,治疗前应做心电图检查和心功能判断。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尤其是对表现有明显抑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停药并密切防护。

 

  6.6慢性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结束后需注意的问题

 

  慢性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结束后仍需随访监测。

 

  6.6.1定期复查肝功能: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每1-2个月复查1次,以后可每3个月复查1次。

 

  6.6.2HCVRNA监测:在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应检测丙肝病毒定量。

 

6.6.3不良反应的监测:如治疗中血象异常的,治疗结束后应注意复查血常规,多数患者停药后血象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治疗结束后每3-6个月检测甲状腺功能,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则应每月检查甲状腺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 0

    感动

  • 0

    路过

  • 0

    高兴

  • 0

    难过

  • 0

    搞笑

  • 0

    无聊

  • 0

    愤怒

  • 0

    同情

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点击查看

 会员登录 --Powered by Jspxcms

关于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