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程度、抗病毒治疗方案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
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Kim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或耐药突变而进行挽救治疗时,其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风险有关,而既往所采用何种抗病毒治疗方案并未显示出相关性。
该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06~2013年期间435例应用拉米夫定(LAM)和644例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的CHB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或耐药突变的患者接受挽救治疗,通过瞬时弹性成像对所有患者进行肝硬度值检测,通过超声检测诊断肝硬化。应用7种因素(年龄、性别、HBeAg、ALT、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和肝硬度值)或8种因素(除上述7种因素外,还有肝硬化超声检测结果),对LAM对比ETV治疗者的不平衡因素进行校正,以1:1的比例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探讨与HCC发生风险有关的因素。
研究平均随访7年,其中91例患者发生HCC,104例患者发生肝脏相关事件。多因素分析表明,肝纤维化程度(P<0.05)与HCC的发生风险独立相关,抗病毒治疗方案与HCC的发生风险无关。
7种因素组包括342对患者中,LAM和ETV治疗者的HCC发生率分别为10.5%和9.9%,8种因素组包括338对患者中,LAM和ETV治疗者的HCC发生率分别为11.9%和12.0%,LAM对比ETV治疗患者的HC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肝硬度值≤13kPa或>13kPa的患者分别进行PSM分析,LAM对比ETV治疗者的HCC累积发生率仍然相似(P值均>0.05)。
原文链接:Kim HS, Kim BK, Kim SU,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evel of Fibrosis, Rather than Antiviral Regimen,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6 Jun 12.
评论
网友评论:
共评论。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