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证实血清HBV-RNA可成为功能性治愈HBV新指标
近日,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 上发文,通过结合组织学证据与临床队列证据,证实了血清HBV-RNA可成为功能性治愈新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基因组长约3.2kb ,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rcDNA)。目前全球估计有近2.4亿人感染。
HBV经NTCP受体进入肝细胞后,HBV rcDNA进入细胞核,短链会进行扩增延长,“填充缺口”形成cccDNA (cccDNA从头合成过程),后者作为模板指导病毒RNA合成,其中pgRNA在胞质中与病毒DNA聚合酶结合,并被衣壳蛋白包装形成核衣壳,同时pgRNA可逆转录合成rcDNA,新合成的rcDNA可进入细胞核再次生成cccDNA (cccDNA复制过程)。临床上,经核苷类药物(NUC)治疗后即使患者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但仍有部分患者能检测出血清HBV-RNA。因此就血清中HBV-RNA水平能否反应肝内的病毒复制中间体水平,能否成为功能性治愈新靶标,成为临床争论的热点问题。
为此,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仇超等率领研究团队对恩替卡韦(ETV)治疗超过1年的慢乙肝患者分析了治疗后血清HBV-RNA和肝内HBV-RNA以及其他病毒复制中间体以及cccDNA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入选的47例ETV经治患者中有35例(74.47%)可以在血清中检测到HBV-RNA(2.33–4.80 log 10 copies/mL)。血清HBV-RNA不仅与肝内HBV-RNA密切相关,且与肝内HBV-RNA与HBV cccDNA的比值也显著相关。在ETV治疗过程中即使血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血清HBV-RNA仍处于不断变化中。这证实了即使HBV-DNA处于检测下限时,病毒仍可处于不断的复制和进化中。
此外,研究还发现血清HBV-RNA与肝组织METAVIR病理得分的相关性;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到HBV-RNA阳性细胞“呈簇状”分布且与HBsAg在空间位置上较一致。提示血清HBV-RNA水平可反映肝内病毒的转录活性,且与肝组织活动度相关,与其他复制指标相关。
此项研究揭示了在慢乙肝发病机制中血清HBV-RNA存在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对核苷类药物经治患者的监测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预测乙肝临床治愈的新指标。
评论
网友评论:
共评论。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