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Powered by Jspxcms
收藏本站 English

文字大小:
慢加急性肝衰竭:从病理生理到临床实践

  • 作者:admin
  • 来源:协作组办公
  • 阅读:
  • 日期:2013-07-18
 


慢加急性肝衰竭从病理生理到临床实践

 

               李俊峰1,2段钟平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人工肝中心北京 100069;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 730000)

 

摘要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征是疾病进展快、常需要多器官支持治疗、近中期病死率可高达 50%以上因而该病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等原因目前国内外对ACLF的定义尚未达成广泛一致。从对该病的认识着手评述国内外对 ACLF概念的认识过程及差异分析 ACLF重要病理生理变化和特点及提出以此为基础的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因此得出未来建立在该病病理生理机制指导下的临床实践将会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获得更好的预后。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病理生理干预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导致肝功能严重障碍出现以凝血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 。根 据组织学特点和疾病进展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 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和慢性肝衰竭。目前我国肝衰竭的病因主要是 HBV感染临床 以 ACLF为主疾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1 ACLF概念的由来与变迁

 

在我国 2000年颁布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重型肝 炎的临床分型提到了慢性重型肝炎的概念指出慢性重型肝炎 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基础上出现高度乏力、腹胀、恶心 等临床表现同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 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 。此次制定的方案中关于重型肝炎的分 型体现了我国 HBV感染所致肝脏功能失代偿的发病特点但还尚未正式提出 ACLF概念。随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和肝病学分会相关学组在 2006年联合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 南》中首次指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从此以后重型肝炎及肝衰 竭的概念共同出现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慢性重型肝炎大部分 是发生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多数 实际相当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因此二者概念多数部 分是重叠的。2012年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上学组又联 合制定了新版的《肝衰竭诊治指南》明确指出慢加急性亚急 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通常在 周内出现急性肝功 能失代偿的临床表现如极度乏力、黄疸迅速加深、PTA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腹水等 。此次修订又进一步对 ACLF进行了界定。

 

在国外,2009年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首次较系统阐述了 ACLF定义即在已存在或尚未发现的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黄疸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急性肝损害发病 周内合并腹水和肝性脑病其中黄疸界定为血清


胆红素5mg/dl,凝血功能障碍为 INR1.5PTA<40%。同时也明确指出慢性肝病基础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代偿期肝硬化、慢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代谢性肝病尤其提到单纯性脂肪肝不被包括在肝病基础内。此外还指出急性打击事件包括感染因素如嗜肝和非嗜肝病毒感染、乙型肝炎显性或隐匿性或丙型肝炎再活化引起肝损害的其他感染性病原体。非感染性病因包括最近 周内饮酒使用肝毒性药物、草药自身免疫性肝炎或 Wilson病发作外科手术未知肝毒性的病因而对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没有达成共识 。虽然APASLACLF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和国内的还不完全一致比如胆红素的界定等。欧洲肝脏研究协会和美国肝病研究 协会(EASL-AASLD)2011年发表的讨论意见亦认为 ACLF多与急性打击事件有关在已存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出现急性恶 化这与多系统器官衰竭而导致 个月病死率增加相关[6]概念着重强调了器官衰竭。

 

由此看来国内外对 ACLF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从该病 的临床特点来看,ACLF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出现急剧肝功 能失代偿的临床症候群但是与失代偿期肝硬化不同。ACLF在平时病情较为稳定一旦在某些损伤因素的打击下会出现 肝功能急剧恶化并较快进展为器官功能衰竭。与失代偿期肝 硬化相比这类患者肝功能具有潜在可逆如果被及时干预仍然有恢复到病情恶化前状态的希望。但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病 情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疾病逆转的可能性 非常有限最终肝移植是治疗的唯一选择。

 

2 ACLF重要病理生理变化及特点

 

基于病理生理机制指导下的 ACLF临床治疗措施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或缓解有重要的意义。虽然 ACLF的病理生理机

制较为复杂但最近国外学者提出的 PIRO概念(predisposition,injury,response,organ)在描述 ACLF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类别尤其对评估预后方面值得借鉴[7-8]

 

2.1 易感性(predisposition) 易感性是指原有肝脏疾病及其 严重程度ACLF经过临床干预后能否恢复至恶化前状态有 关。由于引起 ACLF主要的病因是代偿期肝硬化肝硬化的病 因会影响 ACLF的进展。在我国以乙型肝炎为主的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国外则是以酒精性肝病为主此外其他一些病因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

对于病因明确的慢性肝病首先要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若已经存在肝硬化的患者则需要判断目前肝硬化所处时期及

阶段因为有无肝硬化、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与 ACLF的发生及预后息息相关。例如一个有肝硬化的患者与一个没有肝硬化

的患者自主停用拉米夫定及其他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引起ACLF的风险明显不同。目前虽然 Child-PughMELD评分系统可以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和风险因素但仍然缺乏针对引起 ACLF的慢性肝病的评估方式因此可以参考一些被研究发现的新指标。比如之前发现 α-1-酸性糖蛋白是 ACLF预后的生物标志之一可以用来评估疾病的预后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肝损害及再生指标同样也值得借鉴如 Gc球蛋白等。在明确 ACLF患者病因和评估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完成后就要及早对疾病的危险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发病风险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2.2 损伤(injury) 损伤是指急性打击因素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急性打击因素是 ACLF发病的重要原因。在肝硬化基础上来自肝内或肝外的损伤都将促使 ACLF发病。肝内的损伤诸如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叠加感染、药物性肝损害、肝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及缺血性肝炎等可以直接对肝脏产生损伤。另外来自肝外的损伤因素如手术、创伤、静脉曲张出血或感染等。在这些打击因素中肝硬化基础上叠加感染病毒性肝炎尤其值得关注。目前较常见的叠加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成为触

ACLF的主要原因。一项前瞻性研究提示在肝硬化患者中叠加戊型肝炎感染的患者可出现急速的肝功能失代偿,4周和 年病死率分别可达 43%70% 


 

因此若患者存在有急性打击因素需要尽快干预治疗同时强化综合护理。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早期使用抗生

降低感染的风险可以改善生存预后。对于乙型肝炎再活化导致的ACLF,国外研究指出利用替诺福韦尽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HBVDNA水平以及Child-PughMELD评分进而降低 ACLF的病死率改善疾病预后 

 

2.3 应答(response) 应答指宿主对损伤的反应决定了炎症反应的程度及感染的风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在急性肝衰竭中发生率较 高往往与高感染率和高病死率有关多被用作评估肝衰竭的预 后。国外研究指出 SIRSACLF早期标志之一可快速鉴别出ACLF高风险的患者  SIRS与炎症因子增加有关ACLF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 α、白介素等的大量释放可导致组织和器官功能受损m甚至引起免疫功能失调促进 ACLF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体温异常、心率升高、呼吸频率加快、白细胞计数异常表现的 ACLF患者要警惕 SIRS的发生采取包括抗病毒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在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争议激素的不良反应成为主要的限制但是对于病情较轻、感染已经控制住的 ACLF患者适当剂量、适当疗程的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免疫功能失调会增加感染的易感性感染是 ACLF患者重要打击和加重因素之一伴有感染的肝硬化患者病死率能够上

  。基因遗传易感性可能是感染风险的基础。比如Tol样受体(tol-likereceptors,TLR)2多态性和核苷酸结合寡 聚化结构域 变异体可以使肝硬化患者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风险增加 。在抗感染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具有 重要作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活性与感染、器官衰竭和病死率有关。内毒素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在体外清除患者血浆中内毒素的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功能可得 到恢复[15]因此应积极防治感染及内毒素血症。另外国外研 究提示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通过改变白介素10TLR4的表达从而恢复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体内中 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16]而利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ACLF,可能明显降低 Child-PughMELDSOFA评分增加患者生存率并防止败血症、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的发展 。 因此对 ACLF患者感染要提高警惕性要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可以多部位采样重复培养在日常护理中尽量避免留置套管针。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应尽早干预强力快速控制感染积极纠正免疫衰竭同时改善肠道微生态必要时可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器官衰竭的发生而针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失调笔者认为适当时机可以探讨应用胸腺肽调节机体免疫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2.4 器官(organ) 器官是指要明确器官衰竭程度以帮助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器官支持措施并判断预后。ACLF容易引起除肝功能失代偿外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比如肾功能不全、肝性脑病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 在突发的损伤因素下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目前对该过程的病理生理学 机制还不清楚。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可引起内脏血 管舒张、主动脉压力降低、心脏功能受损和交感神经激素系统 激活以及肾血管强烈收缩引起肾功能不全ACLF患者肾功 能障碍表现有差异部分以循环改变为主。心脏功能同时也受 到影响虽然内脏血管扩张但心输出量并未增加。除此之外 肝性脑病是 ACLF较常见的表现其中血氨在发病中起到关键 作用。在高血氨的状态下肝脏受到损伤后会导致脑水肿这其中机制之一可能是与脑蛋白和 RNA的氧化修饰以及谷氨酰氨合成酶活性降低有关。

对于 ACLF器官衰竭状况的评估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临床预后目前评估器官功能障碍主要有 SOFA评分、

PACHE评分同时还有一些新的评估方法陆续报道如利用基线肝静脉压力梯度来预测 ACLF患者病死率  。患者一旦出现器官衰竭就需要及时处理进行重症监护必要时采用一些器官支持的治疗方法。部分研究提示目前以非生物人工肝为

主的人工肝治疗可以延长 ACLF患者的生存时间[20]从而为外科治疗赢得治疗时机。因此对于具有人工肝治疗适应证的

ACLF患者可考虑采用该法治疗。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和严重高分解代谢的 ACLF患者利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控制 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保证液体的需要同时能补 充足量蛋白质和热能。另外血浆透析滤过具有透析滤过和血 浆置换的功能对于部分患者可以使用该法治疗。虽然目前分 子吸附再循环(molecularadsorbentrecirculatingsystem,MARS)能够清除体内多种毒素改善肝性脑病、血液动力学及肝脏的 合成功能但是对 ACLF生存率的影响还不清楚。最近欧洲一 项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MARS虽能够为器官 功能衰竭的 ACLF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临时支持治疗但是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还可采用一些其他新方法如干细胞 治疗但在其广泛临床应用前需要对治疗的安全有效性以及 规范化疗程进一步研究。对于 ACLF经内科和人工肝治疗后 疗效不佳者可进行肝移植。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若患者因 肝功能衰竭的直接并发症或伴随疾病而导致病情恶化需要及 时进入 ICU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展望

虽然近年国内外对 ACLF的概念进行了较多阐述但是由于其病因、机制及表现的复杂性还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另外

ACLF的原发病因、慢性肝病基础、急性打击因素、并发症、临床干预措施等存在多样性及个体化差异对于 ACLF预后评估尤其早期评估和诊断也同样面临不少困难。针对 ACLF的病理机制和预测模型的研究仍需要深入开展。随着我们对

ACLF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相信以此为基础的临床干预会更具针对性也更加有效。

 

 

 

 

 

 

 

 

 

 

 

 

 

 

 

 

 

  • 0

    感动

  • 0

    路过

  • 0

    高兴

  • 0

    难过

  • 0

    搞笑

  • 0

    无聊

  • 0

    愤怒

  • 0

    同情

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点击查看

 会员登录 --Powered by Jspxcms

关于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