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肝炎日媒体见面会
暨中国肝炎防治论坛在京举办
2015年7月23日,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携手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在今年世界肝炎日来临前夕举办了2015年世界肝炎日媒体见面会暨中国肝炎防治论坛,并隆重推出国内首部记录过去十多年乙肝抗病毒治疗历程的画册《“乙”路有我》。自2005年国内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出台后,在政府、专家、医生和社会团体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中国的乙肝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段钟平教授介绍,该画册通过记录过去十多年发生的推动乙肝治疗进展的重要事件、具有代表性的患者故事,、以及参与乙肝防治的人和事,旨在回顾了乙肝抗病毒治疗历程,总结了十年来的成就。
国际肝病学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科贾继东教授指出,我国的乙肝和丙肝治疗在过去十多年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丙肝患者获得了治愈,是一段很值得记录的历史。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指出,中国的乙肝和丙肝的防治完全可以更上一层楼;如果中国政府出台国家层面的病毒性肝炎策略,设立专门的公共卫生项目以加强药品报销和加速创新药物审批,中国的病毒性肝炎防治在再创辉煌的同时,也可再次为全球树立典范,为全球病毒性肝炎防治注入“强心剂”。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张岚女士
高效抗病毒治疗在临床应用有限
虽然乙肝抗病毒治疗在过去十多年获得了临床普及,但存在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贾继东教授指出,国际强力推荐的高效、低耐药药物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而我们国家,替诺福韦刚刚获批,还未进入医保,使用比例仅为1%~2%;虽然第一个恩替卡韦在10年前就用来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而且疗效和安全性佳,但使用比例并不高;而其他国际指南已明确不推荐的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药物在我国仍然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点是与国际上有最大的差距 。
加强医保力度 提升高效药物使用率
虽然恩替卡韦等抗病毒治疗药物已经在2009年底进入全国医保,但贾继东教授指出,不同省份的报销比例差别比较大,有些省份的报销比例仅为50%,而且门诊报销费用限制大,但大部分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这些都导致患者无法长期坚持使用高效药物 。
加强药品审批 彻底消除丙肝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虽明显大大提升了丙肝治愈率,但其治愈率仅为44%至70%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主任委员魏来教授指出,这意味着仍有相当比率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未能治愈,而且干扰素治疗无应答、复发的,以及透析的患者、,年龄大的人群还有严重的肝硬化的患者,目前都无法接受干扰素治疗。
据魏来教授介绍,近2年来,口服抗丙肝病毒的小分子药物(DAAs)在丙肝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让我们看到了彻底征服丙肝的希望。但所有DAAs在中国都还没有被批准,按当前的审批节奏,可能需要等到2017、2018年后才能获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魏来教授
从公共卫生层面制定肝炎防治策略
中国慢性乙肝患者人数近两千万,慢性丙肝感染人群约一千万,每年新发肝硬化近百万,新发肝癌约30万人数 。魏来教授认为,治疗这些患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相反,若经过有效治疗并稳定在慢乙肝阶段,则可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率,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而且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讲,也很合算。
合影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如果我们把乙肝和丙肝作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来看待,并制定相关策略,设立专门的公共卫生项目,或者专门的报销政策和治疗计划,则可迅速阻断疾病进展,降低国家负担。 如果再逐渐扩大公共卫生项目覆盖人群,可以预见,在未来10年,中国可以取得比过去10年更辉煌的成绩。
评论
网友评论:
共评论。点击查看